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24小时
夏收时节
2019-07-22 12:57:37   
2019-07-22 12:57:37    来源:银川晚报

  永宁县习岗镇麦田俯瞰。记者李靖摄

  机器自动化脱粒。记者苏勇摄

  贺兰县常信乡夏收场景。记者苏勇摄

  昔日,农人们在麦场上脱粒。

  昔日,农人在田地里收割的情景。

  田野如画。记者李靖摄

  联合收割机收麦秆。记者苏勇摄

  7月10日,在银川市贺兰县常信乡,一台台现代化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收割小麦,绘就了一组组大地“指纹”。宁夏种植的小麦已进入夏收时节,金色的夏田与绿色的秋田相间,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。

  今年54岁的贺兰县农民马富宽,在太阳底下挥动着铲锹平整晾晒的麦粒。在他身后,30多亩麦田静静地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金色——夏收正是田里最忙的时节,但眼前除了几台收割机紧张地穿梭作业,广袤的田地却看不到几个劳作的农人。

  “现在全部机械化,收麦真是用不上几个人了。”马富宽说,以前收割麦子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体力劳动,一到夏收,几乎是全家人上阵,先要割麦子,再将麦子打出来。“小时候放学回家,直接到地里去帮忙,用的工具都是木制品,现在几乎很难看见。”

  马富宽回忆,当年,麦子打完以后,还得用背篼,背回家去。放到提前整理好的场地上面,用搅扒将麦子铺开,经过太阳的暴晒和自然风干的方式,将麦子晾干。最后才装进麻袋进行储存。“现在收割机过一趟,边角地的麦子都能收得十分干净。收好的麦子,直接就能入仓了!”

  事实上,无论春耕还是夏收、秋收,如今走到宁夏的农田里,看到的几乎都是现代化的农机具,而曾经那些被人们当成传家宝的“耕、耙、耖”等老农具,都成了稀罕物。

  “前阵子雨季,大家都抢着出太阳的时候赶紧都(把麦子)收了,要放以前,肯定得损失很多!”马富宽笑着说,“机器就是快,天气不好也没啥发愁的!”(记者 王敏 文)

【编辑】:杨兆莲
【责任编辑】:秦文
【宁夏手机报订阅:移动/联通/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/10655899/10628889】